一、和是农业文明的源头,尽显农职特色。
国内一流农业“和”由“禾”“口”组成,禾为谷、为粮、为植物,是人类生存之本,其金文字形似垂穗的农作物,让人联想到农事活动和农业;口为嘴,引申为吃饭。一“禾”一“口”将“民以食为天”的农本思想形象展示,尽显农职院校个性。
农业崇和,所谓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(《中庸》), 天地人合一谓之和;风调雨顺谓之和;不违天时,不夺物性谓之和;农林牧副渔同发展谓之和……因“和”而万物生长,因“和”而民殷国富。
展农职特色,新疆农职院崇和,肩负起促进社会繁荣稳定,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。在发展过程中,学院紧跟社会发展需要,与时代节拍相和;科技兴农,服务生产,与社会实践相和;“地方政府、农牧业企业、研究机构、学校”四位一体办学,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和。
二、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,传承文明薪火。
“仓禀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(《管子·牧民》),而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,口中有食人心才能安定,才能知礼,社会方能和谐、和睦、和顺。“和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,有“调”“顺”“谐”“合”等释义,定核心为“和”,取安定团结,安和乐利,安泰和谐之意。和,则安,则顺,则万事兴。
华夏崇和。“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”(《中庸》),言身心之和;“君子和而不同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,言与人之和;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(《庄子·齐物论》),言与自然之和。承传统文脉,新疆农职院崇和,以“和”聚众人之心,汇众人之力。学校成员精诚团结,融入团队,充分发挥个人才能;教师合作教学,发挥集体智慧;学生合作学习,学会协调沟通。
三、和是地域文化的体现,舒展开放情怀。
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,是古代中国、印度、希腊、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地,千百年来,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,形成了热情、开放、包容的西域文明;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,各民族流动、迁徙、融合,形成了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民族关系;新疆是一个军垦特色明显的地区,自汉设西域都护府至今,多个朝代在此屯垦戍边,军民共建,形成艰苦创业,齐心协力的开拓精神。
新疆崇和,注重对外开放交流,学习先进发展经验,展现出海纳百川,和而不同的博大胸怀;各民族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,同心守望,共建和谐家园。受惠地域文化,新疆农职院崇和,学生互学互助、和而不同;师生互尊互爱、和睦相处;族群尊重平等、和平安宁;校园文明有礼,和谐安定。学院以开放的眼光办教育,实行开放式办学,与澳大利亚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了合作办学,努力构建合作多赢的开放办学体系,推动多种形式并举的办学体制改革;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,以融合求和谐、以尊重促发展,形成血浓于水的民族之情,建设亲如一家的和谐校园。